短影音紅利期延續中:三個品牌必懂的操作心法
- 怡蒨 陳
- 10月3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作者:S編|2025.10.31
根據資策會2025年最新調查,台灣社群用戶中高達92%會觀看直視短影音,這顯示短影音已不只是流行趨勢,而是社群平台中用戶行為的主流型態。
雖然紅利期尚未結束,但演算法與觀眾心態都在快速變化——演算法不再讓誰都能輕易爆紅,觀眾也更挑剔,對業配味的耐受度愈來愈低。因此策略性操作就顯得非常重要,從選擇創作者、內容規劃到節奏掌握,每一步都可能影響影片的留存率、互動率與品牌印象。
以下三個方向,能幫助品牌在紅利期延續的階段中拍出更有效的短影音和後續運用
一、貼近KOL原生內容,取代生硬業配語氣
現在的觀眾對於被推銷非常敏感,太過不自然的業配語氣都會讓人滑掉。品牌合作影片若想留下印象,關鍵不是多說產品,而是呈現「KOL平常會拍的內容」。
這意味著短影音可以是充滿生活感,也可以是意想不到的創意風格。只要語氣、節奏、氛圍與他平常的內容一致,就能在保持創意的同時傳達品牌訊息。
👉 生活案例:經常發布旅遊相關內容的KOL,以「出國必做準備」為主題,將線上免稅店自然融入成為出發前的一部分,這樣的呈現不僅貼近真實情境,也讓觀眾在自然觀看中接受品牌訊息。
👉 創意案例:經常發布音樂製作相關的KOL,用廚房清潔劑噴灑的聲音融入編曲以及產品特色融入歌詞的方式,展示出乎意料卻又貼近他風格的方式曝光產品。
二、開場決勝負,用節奏與情緒抓住觀眾
演算法雖能推播內容,但能否抓住觀眾取決於開場三秒。短影音的成功關鍵不在於高成本製作,而是節奏、情緒與共鳴。品牌與KOL在規劃內容時,應思考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好奇或共感。
開場可透過以下方式吸引注意:
以問題切入,例如:「你也有這種情況嗎?」
用畫面對比或反轉創造懸念。
直接丟出痛點或成果,讓觀眾有想知道怎麼做到的慾望。
在中段維持節奏與視覺變化,避免資訊塞太滿;結尾可留下情緒或動作呼應,讓影片自然收尾又有記憶點。
👉 案例:影片開頭以KOL課程前後變化的不同吸引觀眾注意,再以敘事方式展示自身變化,並帶出自身心得,最後呼籲粉絲可以向她索取品牌資訊。
三、延長內容壽命,素材的長尾效益
一支成功的短影音,價值不只存在於發布當下。若品牌能在授權規劃上預留彈性,將KOL的素材進一步延伸至品牌官方帳號、廣告素材、官網或活動頁中,便能讓一支影片發揮多次效益。
短影音不是一次性操作,而是可被再利用的品牌資產。當每一次合作都能留下可延伸的素材,品牌的整體內容力便會逐漸提升。
👉 案例:KOL的貼文再經過兩週的廣告投放後,觀看數達到94萬,顯示優質創作在投放加持下能持續發揮長尾效益,也讓品牌在不同階段都能維持熱度與討論聲量。

結語
短影音紅利仍在,但品牌要被看見不再靠運氣。貼近創作者風格、抓住開場節奏、延長素材效益,三個心法能讓內容更有效。每一次合作都應思考:這支影片能否不只被看,還能被記住、被再利用,成為品牌長期資產的一部分。
📣 想讓你的短影音不只是曝光,而是有效轉換品牌價值嗎?
📩 歡迎在官網留下資料,或是來信到 kolgroup@funp.com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