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李登輝走了,台灣網路「忽然關注」下的「蹭熱度」亂象

文:輿情服務中心 李登輝,落實台灣民主改革的重要推手,不但是台灣第一位由公民直選的總統,更是象徵著這片土地的民主進程。有人說基於這一點,無論是李登輝的支持者或是反對者,都需要肯定一點:台灣有民主,李登輝功不可沒。

李登輝為台灣帶來民主,令台灣人習慣享有新聞、言論、集會等自由,更習慣沒有被築起高高「保護牆」的網路世界。然而,民主自由的網路世界,眾聲喧嘩,各式各樣的海量資訊叢生,台灣網路早已亂象處處,民眾在享有自由的同時,還是需要時刻保持警覺。

李登輝走了,網路亦隨即討論四起,筆者無意探討當中有關「阿輝伯」的是非黑白,單純是藉他過世消息引起的網路現象,與讀者共同反思現今台灣的網路亂象。

資訊爆炸下的「忽然關注」

李登輝逝世的消息一出,引起社會各界關注,網路上涉及「李登輝」的網路聲量亦隨之攀上高峰;然而縱觀有關「李登輝」整年的聲量趨勢,網友討論熱度本來並不熱烈,近日的討論其實是「忽然關注」。

(分析期間:2019/08/05 – 2020/08/03)

「忽然關注」是現今網路慣有的情況,海量的資訊讓大眾無法長期聚焦在某一事件中,很多事情都是廣泛被討論幾天,便隨即冷卻並被另一個事件取代。就算大事如李登輝前總統逝世,聲量由7月29日攀升到今日(8月3日)回落,亦不過六天。

「忽然關注」並無不妥,有問題的是,各大新聞頻道和社群媒體上的「蹭熱度」之貌。基於大眾在資訊爆炸的世界中,難以持續聚焦一宗大事,是以各種資訊產製者為求博取眼球,就連李登輝前總統辭世之事,訃聞頃出,網路上「蹭熱度」的亂象早已形成。

新聞「蹭熱度」亂象

台灣媒體的亂象早為人側目,除了財團背景和政治立場以致的偏頗,更為不妥的是以流量為中心的新聞產製模式的內容,為求搶快、搶流量,各種「吸睛」、「聳動」、「釣魚」的新聞標題與內容不斷。更甚的是,各家媒體為了「與別不同」,大書特書重點大事以外的奇聞、秘聞和舊聞,令大眾失焦在諸多花邊新聞中,反而沒人理會應該重視的核心訊息。

就如最近有關李登輝前總統熱門新聞,經爬梳網路大數據後,得知除了報導他辭世的消息以外,還有諸如以下新聞相當熱門:

〈【李登輝辭世】貼文「終於死了」引眾怒 王炳忠再嗆李「黨奸國賊」〉

〈傳李登輝將高規格「國葬」 《國葬法》72年沒人用過!原因曝光〉

〈「國民黨被他有意搞垮!」趙少康嗆李登輝3大罪過:台灣政治就此淪喪〉

〈李登輝臨終沒人敢「拔管」曾文惠關鍵一句話 家屬決定了〉

〈北榮曝李登輝生前最後病況「多次睜眼努力看外曾孫女」〉

〈李登輝病逝/「啞彈說」害死中共少將 「兩國論」引台海動盪〉

〈李登輝逝世!岩里政男 22歲前是日本皇民〉

〈李登輝病逝!陳水扁悲痛到睡不著:已經很久沒這樣〉

並非放大「人死為大」去道德批判媒體,而是以上新聞實是單純為了流量而赤裸裸去「蹭熱度」,而且既快且多,導致訊息雜亂得令公眾失焦,有違媒體應有的專業。

社群上的「蹭熱度」

事實上,大眾大多無感於媒體「蹭熱度」所造成的亂象,不過,對於各個公眾人物則相當敏感。在李登輝前總統離世訊息既出,很多公眾人物都在社群平台上發表悼念文章,其中以政治人物最受觸目,同時亦是引來網友罵聲最烈。柯文哲在個人的Facebook專頁上亦有悼念李登輝前總統的貼文,三兩段感性文詞加上一張兩人以前的合照,但隨即引來不少網民怒斥,指責柯文哲發文是「蹭熱度」。

先不論柯文哲的政治行為與立場,單純以筆者常年在網路上討生活的眼光審視,柯文哲「蹭熱度」一說並不成立,並可藉量化的聲量趨勢圖表證明:

(分析期間:2019/08/06 – 2020/08/04)

由上圖可見,柯文哲在整年間持續都有一定的網路聲量,不乏被網友討論的時刻;而且在其悼念李登輝前總統的貼文中,事實上並沒有什麼試圖引起公眾討論的言論和內容,所以除了一部分網友的留言或指責的聲量外,並沒有為柯文哲帶動多大的網路聲量。

柯文哲沒有「蹭熱度」,那誰有呢?

王炳忠在李登輝前總統辭世時,在個人的Facebook專頁中發表一句「終於死了」,引起了公眾廣泛討論,同時為王炳忠帶來一波網路聲量,我們可以同樣藉聲量趨勢圖表顯示:

(分析期間:2020/07/06 – 2020/08/04)

本來一整個月沒有聲量的王炳忠,藉「終於死了」一句,迎來一波網路高峰,成功「蹭熱度」。

小結:為了在資料爆炸的網路世界中突圍而出,各人都奮不顧身,網路亂象既成,民眾請別再速食網路消息,請帶有覺悟地在網路上行走吧!


bottom of page